今年3月22—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独特优势,要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三明市委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部署,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全市上下学党史、开新局,再创三明新辉煌。
一革命时期的三明辉煌:风展红旗如画
三明是毛主席盛赞“风展红旗如画”的苏区,在党史、共和国史、军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三明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12个县(市、区)都是原中央苏区范围;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1934年10月,约1.4万名中央红军从三明宁化开始长征;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从1928年建立第一个党组织后,坚持革命斗争,赢得了20多年“红旗不倒”的赞誉;伟人革命的重要实践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三明进行过重要的革命实践,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革命战争时期,三明苏区3.7万人参加红军、1.12万人参加长征、2.81万人参加赤卫队、游击队,每年募集“千担纸、万担粮”和数十万钱款,为革命提供了有力的兵源、粮源和财源保障,宁化被誉为中央苏区“乌克兰”,至今流传着山歌《禾口、淮土比扩红》,涌现出淮阳、禾口等扩红模范区。
在长征途中,由闽西三明、龙岩子弟为主体组成的红34师作为总后卫,大部分壮烈牺牲、血染湘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情讲到红34师的故事。红军到达陕北后,三明籍红军战士幸存仅76人。全市在册革命烈士5216人,还有许多烈士没能留下姓名,成了无名英雄。1955年授衔时,三明籍有张廷发、孔俊彪、张新华、张雍耿4位开国少将。
主力红军长征后,三明老区苏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开展革命斗争,“红旗不倒”,直至全国解放。全市被毁灭村庄295个,被灭绝户12832户,土地荒芜52062亩,因饥饿死亡35968人,遭敌杀害7300多人,被敌人抓走5447人,下落不明9710人。全市现有革命老区村(居)942个、老区基点村882个,党和人民群众鱼水情深,“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培育了伟大的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饮水思源,用好厚重的革命历史资源,从中深刻感受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传承红色基因,激励红色担当,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
二建设时期的三明辉煌:山区崛起工业城
三明是共和国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因工业而生、因工业而兴、因工业而辉煌。
战时动员,建设鹰厦铁路。鹰厦铁路山高林密河多,工程艰巨,1955年4月动工建设,历时24个月,1957年4月全线通车。三明倾力支持,累计派出1.22万名民工参加建设,支援粮油1100多万公斤、木材4.4万立方米,征用土地37万亩。鹰厦铁路的通车,结束了三明区域不通火车的历史,也为三明工业基地建设提供了条件。新世纪以来,三明把握机遇,建设了福银高速、向莆铁路、沙县机场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三明已由过去的“路隘林深苔滑”变为现在的“路宽林茂粮丰”。
艰苦创业,建设工业基地。1957年“小三线”建设启动,1958年开始,来自五湖四海的10万建设大军扎根三明,奉献青春。广大建设者在没有城市依托,缺物资供应、缺后勤保障、缺科技人才的条件下,不计名利,不分领导群众、本地外地,一起住工棚、睡地铺,斗严寒、战酷暑,靠肩挑手提,经过3年多艰苦奋斗,形成了老工业基地雏形,创造了福建工业建设史上的奇迹。全省第一吨钢铁、第一台载重汽车、第一台电风扇、第一台洗衣机、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等都是三明生产的,1980年三明GDP11.24亿元、占全省12.9%,1990年GDP56.97亿元、占全省10.9%。
开创先河,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源地。三明先有工业后有城市,城市建设相对滞后,治理“脏乱差”成为群众的呼声。三明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解决 “脏乱差”问题入手,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1984年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在三明召开,号召“全国学三明、三明学全国”。三明持续探索实践,形成了“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建设”的创建经验,打响了“满意在三明”品牌,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回顾三明建设时期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我们要学习先辈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坚持“事上练、苦中学”,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推进老工业基地“老树发新枝”,创造建设“工业基地·活力新城”的新辉煌。
“风展红旗”是红色基因,“如画三明”是绿色发展,体现三明老区苏区新时代的责任担当。新时代新阶段,要把学习党史与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传承红土地的光荣革命精神,发扬工业建设的艰苦创业品质,持续打响“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品牌,奋力打造新时代三明新辉煌。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深入三明调研指导,对老区苏区发展、乡村振兴、深化改革等作出新的嘱托和要求,这是三明建市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治大事,是三明发展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重大政治责任,紧扣“四个更大”新要求和四项重点任务,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崇敬爱戴之情转化为加快新三明建设的责任与担当,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对三明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地落实,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作出三明贡献。
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发挥山区生态和后发优势,把生态产业化创新发展作为融入新格局的具体突破口和着力点。保护好绿水青山,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做好“绿色+”文章,培育文旅康养、银发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健康、培训产业,打造经济新增长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推进林业碳汇改革,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实现“两个更好”,全力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老区苏区发展,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革命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责任,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要把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与“十四五”规划实施、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一体推进,围绕“1+N+X”政策体系,加强研究谋划对接,走出一条具有三明特色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之路。
发挥比较优势,持续做实做足“四篇文章”。红色三明围绕唱响“风展红旗如画”品牌,做好“红色+”文章,实施革命遗址遗迹、纪念设施保护工程,创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工业三明围绕做优“工业基地•活力新城”品牌,加快构建“433”现代产业体系,激发科技、人才创新驱动作用,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绿色三明围绕打响“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品牌,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创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文明三明围绕提升“满意在三明”品牌,抓好老旧小区改造、人居环境整治、文化保护,塑造新时代精神文明城市示范。
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动力活力。传承改革基因,坚持问题导向抓改革,着力破解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林改要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医改要高举旗帜,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构建新时代卫生健康保障体系。同时,统筹推进教育、国企开发区、政务服务等特色改革,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房新村规划建设管理,探索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新路,在文旅康养、精致农业、乡建乡创等领域先行先试,争创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创新发展沙县小吃富民特色产业,提升文化内涵、核心竞争力,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引领风骚。
稳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提升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立足全局、长远、民生,统筹做好沙县撤县设区和梅列区、三元区合并设立新的三元区各项工作,加强新“两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推进徐碧旧改、荆东片区、生态新城等重大节点项目建设,加快市区与永安市组团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全市上下要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全力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再创三明新辉煌,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节选自林兴禄同志为机关党员干部上党课讲课提纲)